发布日期:2023-03-27
浏览次数:10
“阳和启蛰,品物皆春。”春天里要做的事很多,植树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。种下一棵树,其实是种下一个希望;呵护一棵树,其实是呵护一个梦想。焦裕禄、谷文昌、杨善洲、张连印等人种树,种出了片片绿洲,也种出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精神气度。
人们喜欢树,喜欢种树,以树为师为友,不仅因为树木有实用价值,给我们以绿荫庇护、氧气滋养,可以盖房造桥,提供不计其数的日用便利,还因为树能给我们以精神滋养、情感慰藉,使人活得有性情、有滋味、有尊严。
树让人生豁达之感。“假如一棵树来写自传,那也会像一个民族的历史。”陕西黄陵轩辕庙中的“轩辕柏”,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化石;山东定林寺的银杏树王、台湾阿里山的“周公桧”、河南嵩阳书院内的将军柏,树龄都高达几千年……面对古树,我们感受到时光和苍穹的庄严、震撼与神秘的悸动,深感自然之传奇、生命之短促。以树为师为友,我们就当珍惜光阴、活在当下,在生命的行旅中少一些无谓的叹息,多一些希望的憧憬,为社会多播下一些绿荫,为他人多送去一些温暖。
树让人解思乡之愁。一位在江南乡下生活多年的学者,曾这样写道:“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一些难以割舍的人与事。对于我来说,最能牵动我的故乡之物,便是村边晒场上的那棵老树。它有几十米高,不仅在我孩提时代给了我昂扬挺拔的斗志,同样见证了这个村庄的几百年历史;而当我有朝一日离开故土、远足他乡,它又是那样温情满满,成为游子望乡之时的归所。”在游子的心中,大树见证了岁序更替,见证了悲欢离合,见证了生老病死。大树为乡音定调:“问我故乡在何处,山西洪洞大槐树。”树无言,但却是游子乡愁的见证、情感的依附、心中的图腾。
树让人寄精神之托。茅盾的《白杨礼赞》、陶铸的《松树的风格》等文章,让人铭刻于心。其实,树同人一样,每一种树、每一棵树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,孕育着可为人师的品格和精神。松树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,都能茁壮地生长,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;柳树不择地域和环境,剪一枝插 进土里就能存活、生根,长成参天大树;银杏树耐得住光阴打磨,笑对飒飒金风,祖父栽种,收果却要等到儿孙辈……做人学一些松树的坚韧性,学一些柳树的灵活性,学一些银杏树的不急不躁、安静扎根、默默奉献,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更加丰富、充盈,前进的步伐会更加坚定。
有人说,“一棵树教给我们的,也许比一摞书还要多。”我们不妨以树为师为友,在春日里栽下一棵树,在心灵里播下一片绿,伴随着树的生长、树的低吟、树的舞蹈,享受精神的愉悦,收获成长的快乐。(向贤彪)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